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动态 > 红色精神

培训动态

联系我们

单位: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
手机:15592969918
邮箱:22912923@qq.com
官网:www.ganjiaoyuan.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艺腾大厦

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下的价值

来源: 2019-02-28 11:56:13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杠杆。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地域意识,而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不是一种消失的历史精神,而是指向未来的、支撑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一、延安精神的复活坐标

  延安精神产生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真正脊梁。但是由于近十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冲击泛滥,这一精神家园被遗弃,人们的精神支柱也发生了倾斜。经过动乱的震荡,大众断裂的意识形态正在回归。所以发扬光大延安精神,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共识和历史使命。而重建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旧,而是再生和创新。这就要求寻到延安精神新的历史坐标。

首先,政治坐标:

“左倾”与右倾。有一种观点认为延安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唯意志论,是长期以来极左的思想的产物。今天提倡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是重弹过去极左的老调。其实,恰恰相反,延安精神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创造,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留给我们下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特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就是靠的小米加步枪和延安精神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解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困难时期,我们也正是靠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战胜了别国的封锁和自然灾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什么时候丢掉了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是证明。在这些时候延安精神也被歪曲成“极左”的东西,使人讨厌的东西。我们知道“极左”思潮曾给我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人们痛之入骨。但延安精神不是被歪曲的“极左”思想。而是顶天立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历史推到了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经过十年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获取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党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多次指出,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使资产阶级右的思想倾向乘虚而入,自由化思潮泛滥起来,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吃香起来,我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优秀的传统被当作保守落后的东西置于一旁,最终造成了人们精神家园的震荡和信念理想的动摇。所以,邓小平曾说,我们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放松了艰苦奋斗的教育。

  第三代政治领导集体一出现,就首先强调了“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鲜明地大张旗鼓地恢复革命传统,从而掀起了一股“革命传统”热。江泽民总书记作为第三代的核心人物,先后视察了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大庆等,明确提出发扬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这显然是继承了第一、二代的优良传统,吸收其经验教训。恢复传统是意识形态的回归,但不是重蹈“极左”窠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所以,另一方面又是超越。可见“两个基本点”的反右是延安精神在当代再生的新的政治坐标,是重建我们精神家园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文化坐标:

黄色和蓝色。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是大陆文明、农耕文明、黄色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工业文明,蓝色文明。前者是封闭、落后、衰落的文明,后者是开放、进步、现代的文明。前者必然被后者所代替。这种“全盘西化论”的观点突出的表现在曾红极一时的《河殇》中。其中写道:“这片黄色的大地不能给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肆虐的黄河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意识。单靠这片黄土地和这条黄河,已经养育不起日益膨胀的人口,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它不再有过去的营养和精力。”“在黄土高原的腹地——延安,神圣的、土灰色的宝塔山,在这红红绿绿、熙熙攘攘的市场后面,渐渐淡化为一个朦胧的背景。……他们的祖先曾经从这内陆腹地出发,征服了中国,如今却随着这片萎缩了的土地,一起萎缩了他们曾经那么旺盛的精力”。

  总之,在他们看来,黄土地、黄种人不行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传统过时了,衰落了。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升华,它是这块黄土地的灵魂,是这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难道也过时了吗?不!因为任何民族,何种文化之所以能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她有其内在的活力,有其存在的优于他种文化的优越之处,很难想象一种没有任何合理之处的文化竟然可以延续几千年,至今还不那么容易被“全盘西化”思潮所淘汰。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也不害怕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迎接挑战、洋为中用,其本质在于我们有牢固的立足点。延安精神作为中国传统和共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文明的结晶。所以,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黄土地的灵魂经过蓝大海的洗礼更加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其三,时间坐标:

过去和未来。延安精神作为革命传统之所以被有些人认为过时了。一方面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它是传统,而传统就是落后保守的东西。另一方面,过时论的错误也在于有个形而上学的时间观念,不懂得时态的内在联系。从时间观念看,“过时论”表面上看是“向前看”,其实正是“向后看”的结果。

  什么是传统?在学术界有种种解释。但在一般人眼里,所谓传统似乎一是指过去的东西,二是指落后的东西,甚至保守的东西。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原则上讲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传统从时间上看,它确实是从过去开始,从以往传下来的,但是传统之所以叫传统,并且能承传,这说明它一定是流动的发展的。因为静止的、僵死的东西是无法传下去的,而且传统的流传并不是从父辈那里接承一块硬币,而是活生生的东西,作为传统文化,它本身的发展是自身的有机生长,生长本身就是流传。正因为如此,传统是走向未来的、主宰现在的东西。那么,从过去,经现在到未来,是什么传下来的呢?是历史的现象吗?不是,因为现象是表层的、是暂时的、易逝的,它不会流传。只有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才是普遍的永恒的。所以它才是贯通古今,以一贯之的东西。可见,传统之所以成统,并且能传,就在于它是时间中活的灵魂。文化传统就是文化长河中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作为革命传统的延安精神,都是不会过时的。因为延安精神不是“延安现象”,不是被历史淘汰的东西,而是过去延续至今的活的灵魂。所以,立足于现在,一方面承接过去,一方面伸向未来,这才是真正的新文化建设的现实生长点。总之,延安精神应该在这历史的立体坐标中寻找自己重放光芒的原点。

二、延安精神的主体结构

  什么是延安精神?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概括和表述。大多数人认为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依靠党、政、军、民的共同奋斗,特别是经过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我们党逐步形成的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就内容而言,延安精神包括: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同志之间亲如手足、团结友爱的精神;服从大局,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等等。这可以说是延安精神的广义理解。

  延安精神作为革命传统精神之大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任意扩大其内涵,把什么都说成延安精神。我们认为延安精神的主体结构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民主精神,三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如果从其根本特质而言,延安精神最简要的表述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理论界一般从唯物主义认识论上给以阐释,因为这确实是一条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同样,也有人从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角度给予解说。但总体来说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原理上给予说明,而且一般限于哲学教科书上的原理。这样就缺少对“实事求是”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被毛泽东中国化了的伟大思想的独到把握,因而在理论和实际上不能很好地运用和贯彻之。

  我们之所以认为“实事求是”属于延安精神,是因为这一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是在延安时期真正形成起来的,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的精神才广泛深入人心,并在党的历史上明确占有指导地位。这并不否认它也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这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精辟解释。其深刻内涵在生活中往往被人误解和忽视。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但不是纯粹理性的哲学本体论,而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实事求是”不只是个认识问题,而重要的是实践问题,它具有鲜明的行动哲学的特色。一句话,它直接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认为认识是知行统一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实践,实践认识不断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改造世界之目的。实事求是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桥梁。它不仅体现在第一次飞跃方面,更重要体现在第二飞次跃方面。毛泽东的解释则往往被人理解为第一方面,即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改造世界的问题。

  我们知道“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同主观主义根本对立的,又同实用主义、经验主义有原则区别的。实事求是反对的就是夸夸其谈、吹牛、说假说,自以为是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因为主观主义不看实际,不去求是,凭自己的幻想去瞎说蛮干。而实事求是是从一切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按事物的规律办事。总之我们共产党人是靠真理吃饭,靠科学吃饭,而且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事情。所以,“实事求是”是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真理,按真理办事的科学精神。不仅如此,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有用的理性精神,不是抽象的玄妙的绝对神秘的精神。这里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特征和大众的实际精神品格。

  ——————————

  什么是实际,我们认为不能把“事”当作“是”,因为现实的东西是同必然性相联系的,它同现存的不属于同一层次,“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人们行动和认识不能浮在事物的表面,而要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动的根据。也就是说,真正的实际是“实事”中的“是”,而不是现象的“事”。但是往往在工作中,人们把实事当作实际,把“事”当作“是”,这样就把“实事求是”不自觉地同“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混淆起来。甚至认为说假话,走后门,拉关系,都是现实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就是不了解,现存的不一定就是现实的,“实事”不直接就是实际的“是”。所以,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实际精神同科学精神合而为一的。是一种认识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度统一。

  从周恩来对“实事求是”的概括中我们就能更加体味这一精神。他说:“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真话表述的是真理,是认识,真劲是实践,改造世界,实事、实效是改造的结果,也是认识的目的。可见,“实事求是”本身就包含一种价值观,一种善。真也好,实也好,真理追求的是“真”,是理性,实效追求的是善,是价值。因而“实事求是”是真与善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这样,“实事求是”不仅是一种思想路线、行为向导,而且是一种工作作风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人格范式。可见,在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培养下的人是尊重科学,注重实际的老实人。

2

从政治上看,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最高宗旨。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实事求是”主要表现为一种真理观,“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观。我们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我党的宗旨,在建党初期虽然在党章中体现出来,但并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我们党虽然实施着为人民服务的主张,但并没有从理论上把这一最高宗旨明确提出来,就是在延安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不仅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上都充分体现出来,成熟起来,明确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①后来在《为人民服务》中明确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更加完整的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③我们知道,就是在七大会议上我党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列入党章,同时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确定下来。所以,我们说延安精神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包含哪些内涵和意义呢?固然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同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无产阶级运动及其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有根本的联系。但从哲学的深层来看,“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确切地说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基础上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了人类以来,现实的世界是属于人的世界,简要地说是人化的世界。所以,世界是为人生成的,社会正是这一生成的基础,人类社会是自然和人统一的现实世界。总之,世界产生人,人也创造世界,社会创造人,人也创造社会。在人的世界里,人是创造、主宰者,是主体和根据。而人民作为历史的真正代表和进步力量,他们永远是社会的主人和创造者。可见,人民是社会历史的本体,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所以,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内涵是承认和肯定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人。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民主论。我们之所以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其根据就是因为人民是主人。我们所说的公仆精神正是产生于此。公仆精神是一种“服务”精神,它正是相对主人而言的。如果“公仆”变成“老爷”也就从根本上否认“民主”,自然失去服务精神。可见,民主意识和公仆精神有某种表里关系。另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一种价值观。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其看作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价值就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和人对人的有用性。简要地说,价值就是意义,它同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表现在人生价值方面就是人生的意义和品德问题。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二是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反之轻于鸿毛。也正是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①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实质上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这种延安精神培养下的人有一种有道德的高尚的理想人格。

3

我们认为延安精神主要的不是一种纯粹理性精神,而是一种实践理性精神。从“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能表达延安精神本质特征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人们通常把延安精神简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不少人对“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解肤浅,甚至完全曲解它的内涵,更有甚者诬蔑说延安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安贫意识”和“苦行主义”,是一种封闭、保守的落后思想和奴才哲学。

  首先,延安精神是一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体精神。我们知道,在世界上只有人才是主体,物是客体。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终是为了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一句话,人作为主体它应该是自我决定、自我主宰、自我发展的。所谓主人就是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主体论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基础上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系统,事物在相互依存中存在和发展,但是,对某一个事物来说,它又是独立的,有自己存在的特殊的根据,外因只是条件。

  ——————————

  总之,万物是自因的。对人来说,更是这样,只有独立,同它物区别开来,才能自主。自主就是说不是从属于他物,不被外物所奴役。可见,这正是一种内因论。主体论同内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独立自主”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它有着深刻的哲学根据,这种“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精神正是一个争取自由,当家作主的人内在应该具备的品格。恰恰相反,它同“奴隶思想”和“奴隶人格”相对立。

  其次,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安贫受苦精神。不少人一提起延安精神,就下意识地认为穿的破、吃的坏、住的差这就是延安精神。好象延安精神就是甘愿受苦的苦行主义。其实,恰恰相反,自力是为了更生,不是为了自讨苦吃、自作自受,艰苦奋斗,不是为了奋斗一个更苦的日子,而是为了发奋图强。所以,“更生”和“图强”才是它的目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革命之所以叫革命就在于变革,在于飞跃,也就是说从弱变强,从穷变富,把旧命变成新命,把旧社会变为新社会,把旧人变成新人。我们革命者出身于劳苦大众,受尽了苦,受够了苦。所以苦是客观存在,我们的穷是旧社会剥削制度造成的,受苦受难是剥削阶级带给我们的。一句话,劳苦大众他们主观上并不愿受苦,也不爱贫穷。正是因为苦才起来革命,消灭苦难就要不怕苦,能吃苦,只有经过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才能摆脱苦难,图强致富。所以,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只会“受苦”的奴才意识和混世思想,而是一种能吃苦的主体精神和征服意识。其实质是一种创业精神、苦干精神、拼命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表现在工作作风方面,而且表现在生活作风方面。如果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一种创业精神,那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便是一种守业精神。创业难,守业更难。朴素、节俭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德,它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历代圣贤治国齐家经验之结晶。节俭同浪费相对立,朴素同奢侈相对立。总之,它反对的是纵欲主义,但又不是禁欲主义。它是人对自己的合理节制和正确把握。而且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真正是主人,是自主、自由的。反之,对败家子来说,放荡纵欲才是其本性,其实这种人是一种不自由的人,被外物所左右的人。而延安精神所造就的人是能创业也会生活的真正自由人。

  总之,延安精神由“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三个支柱构成其主体结构。这三者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实事求是”是基础和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目的和归宿,“艰苦奋斗”是桥梁和动力。如果把延安精神看作一种实践精神、革命精神,其核心是革命行动自身。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其实质和精髓。

三、延安精神的现代效应

  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通过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延安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其一,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

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它所形成的一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美国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①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真的,我要是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②在延安时代,政府的官员当官不像官,他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政府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不良作风。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之所以“只见公仆不见官”,就在于在政治上我们是真正民主的,共产党人和领导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而在近年来,由于放松了党的建设,加之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中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一些人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三心二意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个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这些腐败现象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了,民主精神和公仆精神丧失了。毛泽东说,县委以上的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搞不好,脱离群众,不艰苦奋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破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所以,对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前廉政建设有着直接的现实效应。

其二,延安精神的经济建设效应。

延安精神不是空头政治,发扬延安精神也不是喊空口号,延安精神也有其经济建设方面的直接效应。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①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高级,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可见,“艰苦奋斗”也是一条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其三,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非常迫切,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政治思想工作淡化了,革命传统教育不讲了。加之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旧的封建残余思想泛滥,许多解放后绝迹的东西,死灰复燃了。什么“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颇有市场。总之,在精神文明方面存在着种种丑恶现象,急需改变。

  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对全体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从而解决人们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的问题。其次,发扬延安精神,就要重视道德建设,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克服和抵制“专已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最后,对全民族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作风。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过紧日子”的思想。同时要使全体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党在延安时期在这些诸多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延安精神就是这些经验的升华。

  总之,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当代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已经成为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